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期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2.请仔细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妻A.一子(2岁)B.二子(1岁)妾一妾二C.一子(20岁)D.一子(18岁)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秦国名将)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秦并齐。下列秦朝对齐地的治理中说法错误的是A.齐地最高官吏是皇帝任命的郡守B.齐地人民使用的货币是半两钱C.齐地的军事事务实际由太尉负责D.文书往来有了统一的书写字体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6.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7.《清史稿》中记载:“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说明清朝前中期A.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B.内阁和军机处相互压制C.军机处的管辖权逐渐增强D.军机处专权威胁皇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9.《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要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汉朝地域形势十分复杂B.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权力C.汉王朝增加了郡县的数量D.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10.“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11.“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D.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12.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A.唐高祖B.宋高宗C.明成祖D.明太祖14.“(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15.假设甲、乙、丙、丁四人回到西周,请你判断哪一位被周王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16.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