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诗教学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从先秦到明清,诗歌见证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文明历程。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陶冶了悠悠历史长河中无数寻找心灵家园的赤子。儿童诗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她以儿童为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特级教师王菘舟曾经说过,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写下的诗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爱读书、爱写诗,在他们纯洁的心灵里唤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真善美的渴望。新课标强调“诗歌教学”的回归,我们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儿童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开展儿童诗的教学,让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中学好诗歌。但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儿童诗教学仍存在问题值得我们思考:1.教学观念上的偏误对“诗歌教学”有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能理解诗歌大意即算完成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层面上。”这种认识的片面化是对诗歌语言和知识层面的一种狭窄认识。诗歌中的字词和内容我们是不可忽视,也需要诵读、识记,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关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歌的写法。2、儿童诗积累较少。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首儿童诗,却有所忽略对儿童诗的深入学习,学生不能较好地感受诗的表达效果,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积累,在语感上有所培养,在情感上有所体验,儿童诗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内。3.儿童诗创作的遗憾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虽认识到儿童诗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指导儿童诗创作确有空白。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诗歌的创作对孩子来说难度较大。所以课堂上不过要求学生能读诗、解诗就行,很少涉及儿童诗的创作。审视着新教材增加的儿童诗歌,思量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是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它以饱蕴情感的诗的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引发少年儿童的丰富联想,沟通交流感情,启迪心灵,使他们获得美的薰染和享受。那么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有关“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我们又应当怎样更好地开展儿童诗教学?下面我将回顾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有关儿童诗的教学策略。一、相信孩子诗人的天赋几年前,我曾看见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圆圈,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们不以为然,回答道:“一个小圆圈。”教授又对中学生提了相同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小圆圈和零。而当教授问小学生时,他们的回答却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圆月,有是说是衣服上的钮扣,还有的说是晶莹的露珠……可见孩子们的想像力是多么的奇特与丰富啊!而这恰恰是写诗歌最需要的天赋。因为诗歌不光是一种复杂的、深奥的文字技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来自激情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每一个孩子从呀呀学语起,他们就总会说一些让大人感到可笑的稚语。如“鸡蛋破了,里面会流出一个小太阳。”“小兔子不听妈妈的话,老爱哭鼻子,眼睛都红了。”等等。而这些话我们把他整理一下,不就是很好的儿童诗歌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二、展开孩子飞翔的翅膀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克教授是美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于六十年代未创立了科克儿童诗歌教学法。科克教授这一教学理论的要点就是:“相信儿童能写诗,尽可能使儿童感到写诗很容易、很愉快、很兴奋。”于是本人就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那就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一)借得诗词引诗兴1、与古诗词相约午间时光。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最伟大的,它不仅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包含了哲学、历史、绘画、音乐、自然科学、心理学等等。所以,本人认为学写儿童诗歌也必须要以古诗词为基础。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在午间走进这座辉煌的宫殿,去访李白,谒杜甫,观十里荷花,赏三秋桂子……2、与儿童诗歌亲密接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中精心挑选了几首儿童诗歌,对孩子们说:“在诗苑里,除了古诗这朵奇葩外,还盛开着一朵小花,一朵像你们一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