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概述》课程教学设计一、专题名称、课时安排及授课教师1)专题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安排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与基本过程2课时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及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意义2课时3)授课教师南纪稳副教授二、专题导学1)专题简介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进行了重点分析。概括地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对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如效度、信度等进行讨论。并分析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2.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3.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需要4.有利于教育理论的自身的丰富和发展。2)专题学习目标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能够辨识教育科学研究案例的类型;了解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区别;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理解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教育研究案例的效度和信度。了解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树立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信念,立志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3)专题重点(难点)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三、学习内容分专题一名称: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类型与基本过程1)知识点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研究人员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遵循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以教育现象、教育存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寻求有效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为目的的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正确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还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自觉的科学认识活动。2.教育科学研究既是一种发现,也是一种创造。2)知识点二: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复杂的科学探究活动。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因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也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对教育科学研究活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教育科学研究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操作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根据研究的抽象水平、层次不同,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操作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1)操作性研究。操作性研究并不产生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新认识,一般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完善没有直接的贡献。操作性以为实践提供活动程序、方法、措施等操作性知识为主要特征。(2)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对教育现象的比较感性的认识,它可以发现新的教育科学事实。描述性研究常常回答的是“是什么,怎么样”一类的问题。(3)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是在描述性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研究。它以探明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为主旨。解释性研究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2.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按研究目的和功能分,我们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有学者在此标准下,还划分出了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称为理论研究)是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形成新的科学认识,以发展、丰富或修正、完善教育理论为主旨的教育科学探究活动。(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指以为着改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而寻求教育对策、制定教育方案、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等为主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应用研究着眼于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应用性研究的成果表现为一系列的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方案、途径、措施、工作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操作性知识以及开发教育教学的课件、教材、学习辅助材料等。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根据所获研究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研究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取向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研究范式,而定量研究则是科学主义研究范式。(1)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对教育教学现象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获取量化资料,并用统计方法加以分析,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的准确性或对某种教育现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