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实录与课堂点评教学目标:东城办中学李文革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教学重点)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技能目标:学会测量自己或他人的体温。情感目标:关注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教学用具: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及相关视频等。教学内容本课是苏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之第五节的内容。教学过程实录与课堂点评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生1:面包、牛奶、火腿肠生2:面条、鸡蛋师:好,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生:(笑)课堂点评:以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话题轻松恬淡,学生的会心笑声,说明引入成功地将课堂带入了一个和谐平等的空间。师: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1:因为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吸收了。师:说得好,然后呢?生1: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师:说得对。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一部分成为了细胞的结构,一部分贮藏在细胞内。这些物质还会发生变化吗?当然会。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不急,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呼吸?生:为了得到氧。师:说得好。人是怎么得到氧的?生1:通过呼吸。师:对,你能回忆一下,氧是通过哪些途径到达人体的各个细胞里的吗?生1:外界的氧通过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里。师:说得太好了。好了,现在我们看到了,营养物质和氧都到达了组织细胞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细胞里,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同时,这些物质中含有的能量也被释放出来了。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以维持体温。(以上内容在师生互谈的过程中教师同步板书,内容见“板书内容”之“人体能量的供给过程”)课堂点评:人体能量的供给的过程与前面所学的消化、呼吸、循环等知识密切联系,也与后面人体泌尿系统的知识密切相关。本课以复习导入,通过师生互动,将学生的已有知识归纳、整理,逐渐在黑板上建立了一张知识的图表,构建了一个知识联系的网络,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将知识之间的联系系统化。当然,不同的营养物质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我们已经知道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是不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释放的能量如表中所示:(出示“板书内容”之“三种营养物质的热价表”)从表中你看到了什么?生:老师,什么是热价?师:热价是1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生1:蛋白质和糖类的热价是一样的,脂肪的热价最高。生2:脂肪的热价是蛋白质或糖类的2倍多。师:好,现在请大家看书上69页的表10-5“常见食物的热价”,应该能理解这儿所说的食物热价的意思吧?生:1克食物在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师:对。那么,这张表上所列的食物中哪个的热价最高?哪个最低?生:花生的最高,大白菜的最低。师:为什么是这样呢?生:花生含脂肪较多,大白菜主要含维生素,含蛋白质、糖类或脂肪较少。师:分析得很对,由此我们知道不同的食物由于所含营养物质不同,以及营养物质的量不同,所以热价不同。人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我们每天大约需要多少能量呢?请大家看看69页的表10-6,由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生:不同的人每天需要的能量不同。师:对,人在一天中所需要的能量与其自身条件,如年龄、性别、身材大小有关,还与其从事的劳动强度等有关。这是我们曾经看过的一份由营养师建议的“一个中学生一天应摄入的食物量”(出示“营养师建议:一个中学生一天应摄入的食物量”,见“板书内容”之“营养师建议”)。参考书上及老师提供的附表中的数据,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应该怎么计算它提供的能量?(出示:“常见食物的热价表”,见“附表”)生1:500╳14.43+125╳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