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店孜镇爱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改善我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2013】号)的文件精神,对我校前一阶段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建档案,摸实情。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要对留守儿童信息进行更新,与学校学生简明登记表一致,与学生学籍信息一致。江店孜镇爱心小学位于位于阜阳市颍上县的最东方,是个农业大镇。学生来源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学初就对留守儿童做了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结果来看:我校本学期现有学生1530人,其中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902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59%。我们把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父母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7%;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17%;三是随其他亲戚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5%。“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以上是我们在2015年秋开学初统计的最真实的数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