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语文教学设计新课程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秩序,要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师的上课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变成什么,心中茫然。回顾自己参加国培计划研修学习这段时间我一直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怎么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多少年了我一直按“备教材”,“备学生”这两个要求设计自己的教学。后来我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的教学结构”。时间长了我越来越觉得我的教案不过是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甚至有时懒得做教学设计。通过培训学习我开始为为教案问题感到困惑,我意识到所有的得与失都与“教案”“教学设计”相关。而且关键不在“上课前”,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调整原先设计好的教案,真正的教案在教学之后。感悟如下:1、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朗读水平。陶行知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没有给学生详细的分析文中的“春草图”,“春花图”等,而是先指导学生朗读,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成功范读后我马上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学一学。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改一改,再试试美美地读一读,好吗?”在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怎么会不主动参与其中呢?在全班同学的朗读中,从学生舒心的微笑中,抑扬顿挫中,看得出他们完全畅游在美丽的景色中。这时候再提问文中怎样描写一幅春之图,水到渠成。2、启发学生思维,感悟心灵体验。中学语文教育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觉得语文教学希望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学习《春》之后,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描写春的诗句文章等,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眼中的春之图。许多学生妙笔生花,令人激动。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我大体采用“整体感知---互动感知----重点突破---训练语言”教学设计,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便是我眼中的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