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及其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上海市黄浦区教研室夏向东上海市黄浦区教研室夏向东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的含义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从教师的角度:有效的教学指的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无效的教学: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学,它也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现的,指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学,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性的,指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这种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从教育学专业的角度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我国的优秀经验:“跳一跳、摘果子”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在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要促进两种发展水平的良性循环。第三,发展就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追求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简单地说,内在发展是智慧的发展,外在的发展是知识的发展,两者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第四,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期的发展,即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也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第五,就发展时间而已,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所谓眼前发展是指即时发展,它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量和量化。所谓终身发展是指未来的发展,它着眼于可持续性,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第六,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首先就得了解和把握其表现和成因。1.三维目标的割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课程实施中却表现出了三维目标割裂的现象:其一,“游离”于知识和技能之外的过程和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是低效、无效的。其二,“贴标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其三,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2.教学内容泛化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3.教学活动的外化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4.教学(层次)低下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能)具体从一节课来说: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在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独立学习可以掌握的?哪些问题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才能掌握的?5.预设和生成的冲突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又需要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两者冲突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空间表面上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观的体现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表现二:生成过多,使教学计划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