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漫画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对比、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辞海》漫画的构成漫画的构成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注释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主体: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一、描述(说明)画面二、揭寓意三、拟标题漫画题的命题形式:语言运用题解题思路“四看一联系”一看漫画的标题(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中的构成要素(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1.主体(一个或多个;人或物)2.“次主体”(其他人或物)3.要素的动作、神态、服饰、身份等三看漫画的语言文字、符号。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一联系:联系社会现实题型1、画面描述题•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典题导航(2006年高考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6分)题型一:描述画面例1:一棵棵被砍伐的树木,只留下了一个个树桩,失去了树木的伐木人,拎着斧子。砍没抓关键细节注意:把握细节、注意顺序、表达得体分析答案错误原因例2:在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把大斧、没有脑袋的伐木者,站在一片树桩中,骄傲地说:瞧,我多伟大!主观想象砍例3: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中,一个人一只手拿着一把大斧,一只脚踏在树桩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了,一只手放在抬起的腿上。说明顺序不当砍例4: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中,一个无头的人,一只脚踩在树桩上,另一只手拿着斧头,自豪地站在那里,而周围只剩一个个树桩,表现了人类在毁灭自然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无需揭示寓意参考答案: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中,有许多树桩,一个人一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一只手拿着一把大斧,一只手放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了。(3分)砍①标题:砍②画面主体(先背景后人物,人物状态)③画面要素间的关系(斧子——树桩——无头人)题型一:描述画面解题要领:1、观察画面(描述要全面)仔细观察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2、描述画面(说明要客观)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描绘,描述时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主观想象。3、说明顺序(顺序要合理)常用的说明顺序:整体——局部,背景——主体,上——下,等如先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先背景——后人物)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练习: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不超过60个字(含标点)。(3分)等待在《等待》这幅漫画中:有一个人掉进水里,只露出一只手,正亟待救援;几个新闻记者赶到岸边,架起摄像机或拿着话筒、纸笔,焦急地回头望,等待救援者的出现。参考答案:等待解题要领:1、细致观察了解画面内容。2、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注意夸张、变形之处。夸张、变形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3、联系生活(画面——生活、社会,托物——喻人,一个人——一类人)大事件,事故,社会风尚等。4.使用议论性语言,运用“反映”、“讽刺”、“告诫”、“批评”等词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题型二:揭示寓意题等待揭示寓意寓意:漫画借媒体记者的丑行揭露了社会上某些人缺乏职业道德的行径,从中可看出这些人对生命的漠视。答题要点:细看画面、找准对象联系现实、揭示本质用词恰当、语言精炼常见误区:描述过多,缺少概括停留表面,缺少深入游离画面,似是而非揭示寓意题小结•1、主体是谁?(因为“他”或“他们”才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2、干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才能体现讽刺或颂扬的是什么)•3、这样做对不对?(绝大多数是不对的,因为漫画以讽刺为主)•4、为什么?(追果溯因,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