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闺怨诗是古代诗歌当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有没有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闺怨诗主要写什么呢?对,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诗歌来表达深闺中的女子对自己丈夫或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近天我们学习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首闺怨诗,来看作者是如何用现代汉语表现这种情感的。《《错误错误》》郑郑愁愁予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以及作者郑愁予的创作特色。学会通过品析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学会通过品析诗歌中的意象的方法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3.通过对诗歌的品读,理解女子等待归人的思想情感变化过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美丽的错误的情感。重点:品味诗歌所表现的出的优美意境和感情。难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课堂环节课堂环节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三、讲授新知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复习旧知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相思曲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蘋温庭筠的《望江南》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恰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的《望江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诗仙李白《菩萨蛮》)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想佳人、妆楼望、顒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其主题一般是表达女子对远行的心上人的思念。生字词的解释:“跫音”(qióng脚步声)“打”(打,介词,从)“向晚”(向,接近;晚,傍晚。)(揭)春闱:古代闺阁女子心情舒畅或诱惑于世外时卷起闺房窗帘的动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故事的梗概?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待归人的心里变化过程。整体感知为何用莲花这一意像讲授新知作者简介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台湾诗人,原籍河北省,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抗战期间,跟随母亲辗转于各处。避难途中,母亲教了他不少古诗词。诗人丰厚的古典诗词积累以及游子的经历使他的作品总是有着满腔的愁绪。他有名的诗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游子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哒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前奏”部分1.诗人为什么要用“莲花”这一意象?可否换成“玫瑰”?莲花是江南的特产,呼应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江南;象征女子的清纯、贞洁。玫瑰不符合江南水乡的特色,同时也破坏了诗中含蓄的味道。在古诗中莲花是思念的代表,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重点分析2、“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倒装句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强调)n“开落”与前面的“走过”形成押韵——音节美;“莲花的开落”与“等在季节里”相呼应,说明等待的时间长;比喻女子容颜的憔悴了。(二)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中那些意象描写了女子等待时的心情?东风、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街道向晚、小小紧掩的窗扉2.东风实际上是比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3.“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城”:“小小”是说女子心里的“容量”很小,只容下了她的他,所以“小小”写出了女子的坚贞、纯洁。“寂寞的城”:是封闭的,落寞的,是凄凉的,写出了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4、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青石长满苔藓的石头说明街道很少有人走向晚趋向黄昏突出街道的凄凉、冷清。用此比喻思妇内心的孤独,也为后面马蹄的出现做了铺垫。5.“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