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2012.9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地图是用以传递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变化等信息的载体,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是构成地图的三要素。据此回答1~2题:1.如果作一次一日往返的徒步野外考察,下面四种比例尺地图最不适用的是:A.1:20000B.1/30000C.012km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km2.某经济开发区面积为10km2,在1:10000的地图上,该开发区的面积为A.100cm2B.500cm2C.1000cm2D.2000cm2美国科学家预言:在2012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会有极光、停电等现象出现,很快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回答第3题。3.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短波通讯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4~5题。4.图中“M-N”一线沿途()A.高差最大达300米B.海拔最低处为30米C.经过两个鞍部D.丙处为谷地5.在甲、乙、丙、丁四处观察,正确的判断是()A.甲处能看到乙处B.乙处能看到丙处C.丁处能看到丙处D.甲处能看到丁处2011年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其服务区大致在84°E—160°E、55°N—55°S之间。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新闻发布会。据此回答6~7题。6.该卫星1A.发射时纽约(74°W)时间为18时07分B.能实时调控城市交通流量变化C.可用于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定位服务D.服务区范围覆盖帕米尔高原7.首次新闻发布会时,下面说法成立的是:A.开普敦正处在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月份B.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C.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南半球日出东南方向D.航行在(45°N,150°E)的人们看到太阳接近正南方向下图为“一游客在列车上拍摄的西藏太阳能发电板景观照片”,图中箭头表示列车行进方向。读图完成8~9题。8.该游客在拍摄图片时,火车的行进方向是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9.以下四个城市设计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水平倾角最大的应该是A.北京B.济南C.上海D.海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0~11题。10.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11.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读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据此回答12~13题。212.关于该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基本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大致与纬线平行B.海拔越高,年日照时数越长C.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D.年日照时数东部大于西部13.关于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的判定及原因,正确的是A.3600小时<甲<3800小时——海拔较高,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B.3400小时<甲<3600小时——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C.2400小时<乙<2600小时——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D.2600小时<乙<2800小时——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北半球)昼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四地由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丁、乙、甲、丙C.乙、甲、丁、丙D.丙、丁、甲、乙15.若丁地经度为90°W,当丁地昼长为T时,则其日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A.23:30B.24C.14:30D.12下图中虚线大圆为晨昏线,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A点两侧日期不同,B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读图回答16~18题。16.图示时刻,B点的坐标是A.75°N、160°EB.15°N、20°WC.75°S、160°ED.15°S、20°W17.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地球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