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单 元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单元课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教材分析本组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教学目标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重难 点:1、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2、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3、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4、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5、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教学措施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认识生字生词。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并联系实际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和道理。课时计划本组教学可用 12——14 课时。9、寓言两则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难点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准备挂图和学习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导 学 活 动 过 程教 师 预 设学 生 活 动 亡羊补牢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1、学生谈对寓言的认识,踊跃发言。2、单个读,齐读。3 、 理 解 题 意 。“亡”和“牢”在字典里分别 是什么意思?4、指名解疑,并说说 是 用 什 么 方 法 理 解的。5、用一句话完整地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