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字工作法”打造本质安全班组掘进一队班长赵志海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的基石,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作为一名班组长,我深切的体会到,我队之所以能够实现54年安全无事故,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起到了重要性作用。下面,我队在班组建设中形成的“五字工作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一是“保”。54年来,代代掘一人始终把自保、互保、联保作为班组安全生产的法宝,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我队,人人都有安全伙伴儿,人人都签订伙伴协议。工作中,大伙同入井、共升井、相互监督、全程提醒,不但互保安全,还相互提高了操作技能。我队职工李英杰刚上班时,由于性子急、经验少、干起活来马马虎虎。当时的机电班长赵新华主动找他,和他结成安全伙伴儿,还收他为徒。从此,他们一起谈工作、学技术、钻业务。没过多久,李英杰就像变了个人,工作严谨,学习刻苦,逐步成长为班组的技术骨干。他们在结对的时间里,不仅实现了安全无事故,而且在2005年全矿技术比武中,师徒两人分别荣获电钳工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双双被评为技术大拿,每月都享受800元的技术津贴。二是“创”。54年来,掘进一队的班组管理始终坚持“靠创新抓管理、靠创新出经验”。先后创新了班组“五自”管理法以及“岗前三确认、现场三巡查”等工作法。“岗前三确认”就是对受到批评和处分的职工,确认情绪稳定后才能上岗;对歇完假期的职工,确认身体条件正常才能上岗;对施工现场,确认环境安全后才能作业;“现场三巡查”就是班组长必须做到班前巡查、班中巡查、班后巡查。去年6月的一天,曾两度荣获省“十佳”班组长称号的班长聂长跃在班中检查时,有名职工说:“掌子头顶板比较好,就不使用前探梁了吧,节省点时间赶进度。”他一听,立刻反驳:“掌子头有咱们七八个兄弟在干活,万一冒顶,受伤的不还是咱们自己,安全都没有了,还要啥进度!”随后,他带头对顶板进行了超前支护。升井后,在班后生产分析会上,通过深入讨论,全班职工更加肯定了“岗前三确认、现场三巡查”这一工作法。三是“传”。“传帮带”一直是我队打造本质安全班组的优良传统,我们不仅传安全文化、帮安全技能,而且手把手的带安全作业。从我队第一任领导孔宪洲提出“安全第一”的宣言后,我们一代又一代掘一人就把这种安全意识传递了下来,始终坚守着“安全第一”的信条。我队有一个组长,叫程建峰,他经常这样给班组兄弟们讲:“我爹程兴安1958年就来咱掘一了,后来当了副队长,等我到咱队工作时,他就毫不客气地给我说,‘你小子要好好注意安全,干活要给我踏踏实实,别给老子丢脸’。”不管时光如何流转,我们就是这样不断演绎着“传帮带”的故事,不断强化着“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宁让汗水流成河,不让鲜血滴一滴”。这就是我们掘进一队班组建设最宝贵的财富。四是“严”。作为班组长,他们的安全意识、思想作风、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组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在班组建设中,不仅对职工严,对班组长更严。班长朱海建,曾被矿、集团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一度1成为兄弟们的骄傲。2009年5月的一天,他所带的班组在施工时,一名职工因工作不认真擦破手指。队里知道后,经班子会研究,免去了他的班长职务。全队职工都觉得他有点亏,就因为这点小事就把他给免了,队领导也太不讲情面了,但队长却说:“我也觉得很亏,但是安全从无小事,今天的手伤不处理,明天就可能会发生更大的伤害,微不足道的隐患,都可能使我们一万的努力付诸东流。”就是这样,我队培养了一个个安全意识强、业务技能高的管理人员,从我队培养出的48名正科级干部中,有31名是从班组长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五是“情”。历经了54年风雨洗礼,我队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在我们心中,守护安全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掘进一队这个“大家庭”。就是由于这份发自内心的情感,我们才对生命如此珍惜,把兄弟们的生命当成亲人的生命去爱护。我队职工董耿献是子承父业,父亲董百岭58年到掘一,86年退休,董耿献86年接过父亲的班,一直在掘一工作,他爷俩见证了掘进一队54年安全生产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