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琵琶行》,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共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 说教材共分为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模块儿一、教材地位《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共选入了盛唐、中唐、晚唐四位代表诗人的作品,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琵琶行》是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叙事诗,以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为主线,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感,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有形语言来描摹无形的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二、学情分析优点:(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诗歌知识积累,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不足:(学生还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琵琶行》涉及到复杂的表现手法、描写技巧,还需教师引导和启发。)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学情以及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要求,我把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理清诗歌的叙事脉络和双线结构2、掌握比喻、烘托、环境描写等表现手法3、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的社会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环境描写、双线结构、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等掌握作者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是本首诗歌教学的)难点第二部分 说教法(新课标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发挥,因此,本课我将采用)1、情景问答法 2、互动点拨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 说学法(通过)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分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掌握学习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一、(首先是)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白乐天去世以后,唐宣宗写悼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倾慕他的诗才,想拜他为相,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罢。那么七言诗《琵琶行》到底有何魅力既让“胡儿能吟”又让皇帝极力称赞呢?(通过教师配乐诗朗诵导入,营造了典雅的氛围,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