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年观看云岭脱贫攻坚总决战心得体会 观看云岭脱贫攻坚总决战心得体会 1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是这几年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年。 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民,党和国家想方设法,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在现行脱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不降低、不拔高的前提下,在扶贫干部们的努力下,确实有大批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了一大批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脱贫攻坚,我们最初的关注点放在物质脱贫上,温饱问题的确是人最本能的需求。我们对三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农村、看天吃饭的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此说起扶贫,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了捐款捐物的雏形,扶贫莫名地带上了一点此高彼低的姿态。其实,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精神脱贫也相当重要,扶贫亦要扶起贫困群众的尊严。民以食为天,谁敢说三农不重要。 贫困群众有尊严,才能让他们产生更多内生动力,自然而然地检视地区自身的陈规陋习,主动迈开脱贫的步伐。精准扶贫、深度扶贫,更多关注贫困群众的心理诉求。他们盼望富裕,更盼望有尊严地富裕;他们穷则思变,更希望挺直腰杆思变;不是外人觉得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就需要什么;别人给什么,他们就必须要什么;扶贫不是高高在上的,是一种并肩共进、促膝共商的关系,还得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贫困村大胆启用先富起来的致富能手做村支书,共商致富良方,让全村人都富起来。贫是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贫困群众需要党和国家选配的主心骨,让他们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丰富,引导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独特的向往,再以这个需求为导向,扶贫。扶的是贫,也是他们的尊严。 近年来,富裕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已经从简单的第 1 页 共 8 页资金对接到不吝输送人才、提供致富良策。随着抖音、快手、梨视频等短视频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县委书记、县长、村支书也带头开直播,亲自带货,叫卖农产品,为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代言。以购代捐无疑是一种给予贫困群众尊重的扶贫方式,通过推广特色产品、特色旅游,摘掉的是贫困的帽子,带来的是情感的满足,田间地头的苦味,变成了文化输出的洋味,这也从心理上很好地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农民种的是粮食,需要的是知识。希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