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姆《人性的枷锁》有感 平凡的真相 ——读毛姆《人性的枷锁》有感 江南岸千岛云淡 作者毛姆常以“二流作家中的一流”自居。我初见这个称号时颇不以为意:二流中的一流,看似谦虚,博人眼球的效果却比自称一流作家好上太多。读完这本书我才了解到,毛姆自封二流并无他意,只是真的不想做个一流。 在小说的前大部分里,主人公菲利普身上实在没有什么令我欣赏的地方——除了他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他天生有一只跛足,性格有些软弱、孤僻,为人处世优柔寡断又好猜疑,说实话,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可他同时也拥有着一个天大的亮点,而这也成为了他日后解开人性枷锁的钥匙,一颗仁者之心。 小说的终极问题,是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这早已不是新鲜题材,且向来有各式的解答。而关于其真相,如毛姆本人所说,“总是稍纵即逝,就像在漆黑的暴雨夜中倏忽打亮的闪电,让你看清一眼山的轮廓”。他自己则解释为对幸福的追求。 客观世界总是冷酷的可怕,致使富有感性的人类藏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明明是气团上升成云致雨,人们非要说苍天落泪;明明是由高到低江水东流,人们非要说它满载一腔愁绪。巴黎的艺术家们虽然画得天马行空,可他们心中清楚:世上本无美丑,有的只是真相。对美的追求,不过是人们的感情用事。菲利普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在自己的风景画上贴了一块广告牌。不了解这个世界真相的人,很难找到最终的幸福。他们既不明了自己身处何境,又不知晓自己所为何事。如果说他们也可感受幸福,无异于傻人多福。 不仅如此,就连人类自己都是客观的。物质层面的肉体自不必说,他人的精神思想于“我”而言,不也是这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吗。所以善恶在“我”心中竟能如此分明。身边发生的善事,自然是我们通往最终幸福的铺路石;可一旦处理不当,一件恶事就会如大山般拦住去路。解决办法很简单,你只要知第 1 页 共 2 页道,作恶者与为善者一样,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秉性在做事;而对于做什么,他们自己也无能为力。那些事之所以会发生,是全宇宙所有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自己世界唯一主体的我们,能做的、又合理的事,只有接受人心之善,同时宽容人性之恶。正如小说中使菲利普惊觉的耶稣的临终教诲: 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以上是我读到的对待他人与世界可取的办法。然而要找到幸福这处保障,身为寻宝者的我们才是成败的最后关键。要知道,我们虽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囚笼,从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