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 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的,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帮助判断。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 、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1 ) ……者, ……也 ( 2 ) …… , ……也。( 3 ) ……者,…… ( 4 ) ……者也。( 5 )“是 ······ 也” ( 6 )“此 ······ 也”2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3 、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4 、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5 .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第一.关于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 · 陈涉世家》)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这三个句子都比较容易分辨,如果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 +“ 名词谓语”的结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掌握判断句,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 + 名词性谓语【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此以诚信为本者也。故诚信者,天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翻译 : 诚信是君子用来侍奉君主安抚百姓的 . 上天不说话 , 可是人们推崇它的高远 ; 大地不说话 , 可是人们推崇它的深厚 ;春夏秋冬不说话 , 人们赞赏它的守时 . 它们都是把诚信作为根本 .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