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心理辅导室工作总结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总结如下:一、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本学期,通过第九周的“心理健康周”、“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讲座”、“红领巾广播站”《心灵之约》栏目、家长会等宣传方式,继续宣传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拥有健康心理的意义,进而扩大心理辅导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心理辅导室,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心灵之约》栏目的开播,本学期共包括十个课时,内容包括人际交往、学习方法、自我认识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二、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咨询。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周一至周五辅导室有咨询老师值班,开放时间为下午 14:00 到 17:00。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本着家校合作的理念,利用一、六年级家长会,热心真诚地为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困惑提供帮助,并且与教师配合,对相关学生进行疏导,同时帮助改变家长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观念,使学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稳固,全方位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快乐的成长。四、协同班主任与家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与家长合作,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记录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档案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