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胡 适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2. 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 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 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 16 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 48 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 23 岁。胡适的母亲胡适( 1891 ~ 1962 ),现代诗人、学者。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胡适故居 1910 年赴美国留学,1914 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 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引起很大反响。 胡适 1920 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胡适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胡适文章分层一( 1~4 )写自己童年时身体、性格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二( 5~12 )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三( 13 )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侧面描写)阅读前 4 自然段一、对文章的分析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是什么意思? “绉”该怎样读?•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zhōu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1. 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2.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第 2 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 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居然”是什么意思?竟,出乎意外地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 惋惜第 3 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 一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