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理清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谈问题的。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学习目标: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丁肇中教授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 丁肇中( 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 年 1月 27 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 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 1960 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62 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肇( zhào) 事 格物致知彷徨 (páng huáng)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袖手旁观掌握字词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正心 :修身:齐家:袖手旁观: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格物”、“致知”的出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 大学》 释义: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通过掌握的议论文知识,初步阅读本文,整理出文章脉络。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 段: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2)----(12) 段:( 2 )谈“格物”、“致知”( 3-5 )传统并未真正“格物”、“致知”。( 6-12 )现代科学需要“格物”、“致知”。( 13 )段:希望我们做到“格物”、“致知”。研讨课文研讨课文一、课文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