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一等奖的演讲稿 辅中有导,导中有辅。辅导之间,我与学生共进步。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美术学院的辅导员**,已经在辅导员岗位工作了七年,现在又是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在读研究生,如果连“为什么要作辅导员”都还没弄清楚的话,我想,这实在有些矫情。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专业,一种职业理想,我需要反思的正是“如何做好辅导员。” 我的主张是——辅中有导,导中有辅,辅导之间,我与学生共进步。 在古代,“辅”的本意是夹在车轮外侧的木头,用来增加载重的支力。引申为帮助和辅佐。有同志抱怨说,学校一直在给辅导员压担子:军训、转户、开博客、驻园区、评优推优、贫苦补助""等等,头绪太多,太苦太累。而我认为,辅导员不正是学校这个大车轮上的“辅”木吗。西南大学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辅木”的我们,为学校分担一点压力又算得了什么。这难道不正是对我们自身素质的拓展和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吗。“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正是在这琐碎繁杂的工作中砥砺品格,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吗。 《左传·僖公五年》中有句名言“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其中的“辅”指的是脸颊,“车”,指是的牙床,二者相互依存。辅导员与学生,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主义的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始终思考的两大主题。作为亲密接触大学生的一线辅导员,我们的价值显而易见。——辅导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要真正实现这样的价值,我们还得做好一个字,那就是“导”。——“导”有两层含义,一是引导和带领。我们要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就要在学生的道路选择上有所作为,第 1 页 共 3 页就得首先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试问:如果自己都胸无大志,萎靡不振,如何引领我们的学生。又将把学生引向何方。那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导”的第二层意思,就疏通和疏导。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没有“堵”,而是“导”。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里有一名雕塑专业的男生,刚进大学,便处处与众不同。别人军训,他跑去文学院听课;别人上课,他跑到街上去给人画像;别人下课了他在教室搞创作;别人睡觉了,他把寝室灯打开画素描。结果军训任务没完成,专业课老师不给打成绩,寝室关系也非常紧张。 遇到这种问题学生该怎么办。是“堵”,还是“导”。 刚刚工作的我,一次次找他谈话,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