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用嗓护嗓心得 ----余本建 之前也一直认为先天条件决定了自己是如此这般的声音,肯定是没办法了。但是通过“科学用嗓护嗓”的培训,觉得如果经过长期的发声练习,自己的声音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总的来说,培训的收获还是丰盛的。观看了彭老师科学系统专业的“人体发声器官生理机能概说”一课,我知晓了关于人体发声器官的最基本的概念,了解到人体的发声器官包括呼吸器官(鼻、口、咽、喉、器官、支气管、肺、胸廓、横隔膜及呼吸肌肉群)、振动器官(喉软骨、声带)、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鼻窦)以及构语器官(口腔、咽腔、鼻腔)四个部分,知道了语音发声的原理及运动过程是呼气运动排除的气流经过声门,气流引起声带振动而转变成声门波,声波经人体共鸣腔的共振而得到加强,通过口、鼻、咽等协调活动而构成言语声波信号,被听觉系统接收。“怎样用气发声改善说话的音质”一课教我们用气发声要用尽量细小的、均匀的、连贯的气息去发声,强调肚子、笑肌、软腭要积极,肩胸、下巴、喉咙要放松,追求点状、线状、管状的用气发声感觉。“怎样调节共鸣以美化音色”这课指出我们要用柔亮的声音,这样不易伤喉咙,听者也会觉得较舒服而不会疲劳,按照彭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与步骤练习发声,发现自己发声的时候喉咙里边不是 那么紧了。可见这样的练习是有效果的,长此以往,我们平常在说话、唱歌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很累了。 而作为一名教师,若拥有一副柔亮有力的嗓音就好比自己多了一个法宝,学生更容易倾听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自己往往不得要领。培智学校的学生反应一般都会慢一点,平时上课总是时不时走神,我总是隔几分钟就得提醒学生,喊得次数多了,我的喉咙就疼了。有时学生整节课精神都是很恍惚的,再加上生活语文课认读比较多,这种情形下就感觉整节课都是自己在讲,连上两节课后,嗓子很累,喉咙很干。观看了视频“正确的课堂用声观念及基本方法”之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用声观念和用声方法存在很多错误,学习了之后知道课堂用声需做到以下5点:1、遵循整体协调均衡用力的发生原则;2、注意音量与音高适中,避免大声高声喊叫;3、用笑的气息在笑的状态和笑的位置下发声;4、用肚皮说话,在眉心出声;5、言语表达力求平易亲切而抑扬自如。其实课堂上我们不用声嘶力竭地去喊,这样既伤喉咙和声带,学生又不太愿意接受。不如沉下声来,用肚子发力,用沉稳的声音来说话。“怎样训练声音的弹性以获得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