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主 题:深深的怀念课 时:共 1 课时,第 1 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 计 者:沈建华/巩义市鲁庄镇南村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描述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精神。2、教材分析: 《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全文结构完整,感情真挚,从作者的回忆中,一个渴望幸福生活,但为了他人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三)学情分析: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描述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精神。评价任务1、课前预习,要求读准字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课文写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一:导入揭题。活动二:作者资料。王愿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5 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七根火柴》《草》等。深情朗读,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环节二:提纲导路,学生自学。活动一:读懂全文,读准字音。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 学生自学,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活动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环节三:全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