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羚羊木雕一二三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怦.怦(pēng) 伤 bā(疤) 脸 jiá(颊) 攥.着(zuàn) 2.读准多音字 (1)逮.着玩:dǎi 其他读音:dài 组词:逮捕 (2)抹.眼泪:mǒ 其他读音:mā 组词:抹布 其他读音:mò 组词:抹墙 一二三二、重要词语 1.自作主张: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见决定。 2.不可抗拒: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3.仗义:讲义气,有为友谊而甘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 4.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5.合二而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6.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7.无可挽回:无法使已成的不好局面好转或恢复原状。常指无法改变现状。 一二三三、作家作品 张之路,著名作家,1945 年生于北京。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蝉为谁鸣》《极限幻觉》等,已出版五卷本《张之路文集》。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五次获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三次获宋庆龄文学奖,多次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1.本文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段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样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人物又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点拨: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是上星期的事;“我”送羚羊木雕,是昨天的事;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是今天的事。作者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木雕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先写妈妈,再写爸爸,最后写奶奶。爸爸支持妈妈,声音平静而有力,是推波助澜。奶奶反对,却当不了家。让人物先后出场,文章波澜起伏。 2.学习本文,你对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从文本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应该抓住关键语句,例如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下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能怪父母。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课文又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着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鲜花。作者的倾向很明显:儿童心灵多么美好,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只知物品贵重,不知孩子心灵贵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作者的褒贬倾向很明显,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父母总是不理解我们,由此形成代沟。一方面,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是另一方面,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