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教师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人、成事;是得到所教的学生和社会真心真意的尊敬、爱戴。每当看到节日里毕业的学生发的短信或是寄给自己的信,看到那些牵挂与问候,真的感到一种骨子里的自豪,一种为人师的骄傲。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教师的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是导致教师职业厌倦感的主要因素。但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一个人从事同一职业久了,往往会被单一重复的生活方式磨灭激情,自然会产生厌倦心理。意思是再美的东西,每天在你身边,被你拥有,你往往也会熟视无睹,漠然以待。 那么,要想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首先一定要查找“病根”——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首先现在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令教师们难以喘息。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很多人把老师看成了孤立的脱离社会的人。如教师在生活中也不能随便骂人;教师买东西时讲价还价就是斤斤计较。好像老师就该任别人打骂似的,连正当的权利也不能维护。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看出社会、家长对老师的有求很是苛刻,一旦发生问题全部矛头直指教师,有种你是老师就不应犯一点错,你的付出就很应该的感觉。 其次,“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因为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日渐淡薄,致使老师的辛勤劳动有时的不到家长起码的信任与尊重,心累比身累更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教师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眼中不过是一个“售货员”,交钱上学,教师的知识成了单纯的商品。那些饱含感情、呕心沥血的付出被视为天经地义,现代教育提倡师生关系民主化,但师生一旦发生冲突最终的责任往往由教师承担,让很多老师越来越不愿去管学生。我想做为老师应该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肩负着一种神圣的使命,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但老师也有一种被认同,被尊敬、被热爱、被关心的情感需求,希望学生感受的自己的爱,并对家长、社会、老师等都心存感恩之心,而不是冷漠。我觉得教师这种职业确实有其特殊性,它不象别的行业在工作时全心工作、下班时可以完全不想。作为老师不自觉地对学生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和感情,倾注了满腔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