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丨出入量记录解决方案及赠书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容易被护理人员忽视。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刊日前在“中国护理管理”微信平台有奖征集解决方案。经整理,今日将这些方案或建议汇总如下,感谢护理同道的积极参与!解决方案一方案提供者:陈盼盼,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出入量由谁记?大多数人认为,患者在医院住院,所有的护理包括记出入量理所应当由护士来完成,现实中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其宗旨是通过医护人员教育、培训,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中的中心作用,从而提高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在医院治疗很重要,可后期的居家自我管理更为重要。为住院患者记录出入量是护士的本职工作,可如果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能让患者掌握此项工作,而护士只起督促、指导作用,能使此项工作准确地完成,对患者日后的疾病管理无疑是有益的。因此,我觉得,在患者能够掌握记出入量的基础上,可以由患者来完成,护士在其中主要起指导、督促的角色。2出入量怎么记?24h入量包括输液/输血/饮水和食物含水量,24h出量包括显性失水量和不显性失水量,其中显性失水量包括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引流液、伤口渗出液,非显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分,每日约300-500ml(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除外)。入量:(1)放置固定的电子秤于固定位置,家属对每次摄入的固态食物进行称量,记录食物重量,根据食物含水量表进行换算。(2)制定统一的食物含水量对照表,贴在电子秤旁边便于查找对照,并分发给每一位需记出入量的患者,增强其认知度。(3)制作食物模型,加深对食物含水量的参照。(4)饮水时使用带刻度的杯子。出量:(1)准备一个小桶,排每日7时至次日7时的小便于桶内,次日7时,测量总量。(2)加强宣教准确量取大便量的重要性,将大便排在便盆内,称量后根据大便的软硬程度换算含水量。(3)自制测量工具(对尿便混合的测量),此测量器皿能有效科学的解决测量大便困难的窘境,将大便与尿可以有效的分离,分别量取排出量。此小发明已申请专利,专利号为:201520738886.X。(4)穿刺液、引流液必须用量杯量取,不能依靠引流袋。(5)渗出液和汗液的计量可分别采用称量伤口敷料和衣物重量增加的方法来计算。出入量表格,我觉得首先应该把出量和入量分成2个表格、分开统计,鉴于患者容易漏记,入量表格可以简单的设为附表1,出量表格可以简单的设为附表2。(表格见后)3出入量怎么看?(1)尿量减少,多见于肾脏疾病,需及时观察肾功能;尿量增多,可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2)引流液减少,要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打折、脱落;引流液增多,要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附表1:24小时入量表姓名:张三床号:1床日期:2015.10.26白天6:00---22:00重量(g)含水量(ml)液体(ml)早饭中饭晚饭水果水、牛奶或饮料夜间22:00---6:00所有进食的物品合计注:此表每日由责任护士对前一日的入量进行核算。附表2:24小时出量表姓名:张三床号:1床日期:2015.10.26白天小便量(ml)大便量(g)大便含水量(ml)其他(呕吐物、引流液)6:00---22:006:00---10:0010:00---12:0012:00---16:0016:00---20:0020:00---22:00夜间22:00---6:0022:00---0:0000:00---6:00合计注:此表每日由责任护士对前一日的入量进行核算。解决方案二方案提供者:张斯斯工作单位:山东省立医院内科ICU液体出入量的计算和记录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对病人出入量的观察,可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因出入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护理人员是第一参与者,出入液体量记录准确与否,对患者的诊疗意义举足轻重。1出入量该由谁记录?根据护理分级明确要求,特级护理的护理要点中指出,根据医嘱,应准确测量出入量。而一、二、三级护理中未明确定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急症、危重、手术后的患者每日出入量应准确记录在体温单上。而病房内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