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送东阳马生序1. 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 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3.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4. 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代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 1377 )辞仕(辞官)。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明太祖朱元璋。期间,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勉,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① 嗜学:爱好学习。② 无从:没有办法。③ 致:取得,这里指买到。④ 假借:借。⑤ 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余幼时即嗜学①。家贫,无从②致③书以观,每假借④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⑤。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懈怠、放松。重点词语【文白对译】① 走:跑。②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③ 以是:因此。录毕,走①送之,不敢稍逾约②。以是③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④遍观群书。译文: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④ 得:能够。重点词语① 既:已经。② 患:苦于。③ 硕师:大师。指学问渊博的人。④ 尝:曾经。既①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②无硕师③名人与游,尝④趋⑤百里外从乡之先达⑥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⑦尊,门人弟子填⑧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译文: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求学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⑤ 趋:奔向。⑥ 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⑦ 望:声望,名望。⑧ 填:塞满,充满。⑨ 辞色:言辞和神色。这里指温和的言语、态度。重点词语① 援:引述。② 质:询问。③ 请:询问,请教。 余立侍左右,援①疑质②理,俯身倾耳以请③;或④遇其叱咄⑤,色愈恭,礼愈至⑥,不敢出一言以复⑦;俟其欣悦,则又请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