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有效迁移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叶彦萍摘要: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就阅读本身而言,它是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读者的背景知识与篇章内容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已有的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图式理论备受人们的关注。图式理论的发展为英语阅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本文着力透析了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有效迁移,力求发挥其最大效应,更好地为英语学习者服务。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体裁;策略一、引言作为学习语言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人们透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对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文字资料的使用远远超过了声像资料,国内外各种语言测试中阅读理解也占了很大比重。英语阅读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解码问题,它是用一种行为模式代替另一种行为模式并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图式(schemata)。图式一词来自希腊语,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和心理学著作中 。1781 年,康德首先提出图式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纯概念的东西,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后来完形心理学接受了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20 世纪 30 年代,巴特利特在此基础上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他把图式描述成一种组织,这个组织囊括了认知结构所含的诸如数字、规则、文章、构思等知识表征的广泛内容。他强调旧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图式是表征过去知识经验的心理结构,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是积极主动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70 年代,鲁梅尔哈特作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他说,图式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具体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应用的理论。90 年代初, J.M. O’Malley 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更深一步地研究,目前已被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对“图式”的理解各家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图式理论指的是:们在理解、吸收新信息时,需要将新信息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人们对新信息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大脑中已存在的图式,输入的新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吻合。可见,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经济、科技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