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愫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防止道德滑坡,使学生增强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的能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 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笔者认为通过历史课的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渗透爱国主义情愫,是一条有效途径。 一、在历史教学中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中国的历史教育和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优秀人才辈出。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渊的影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诸如《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前半部分就有很多灿烂的科学文化属世界之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夏朝时候流星雨和日蚀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早于欧洲 1900 年;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我国是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比欧洲早近一千年;温室栽培蔬菜比欧洲要早以前多年;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又如蜚誉世界的陶瓷、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制造和发明,为全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古代世界上最伟大建筑工程之一万里长城为中华民族不屈灵魂的象征;还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世界文明遗产被世界各国人民交口称赞。 二、在历史教学中建树正确的荣辱观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育和教学,使学生明白中国近代遭受外国侵略的屈辱的历史。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掠夺和侵略长达百年之久,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倍受欺凌和侮辱。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用历史上列强对我国发动的五大侵略战争和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三大屈辱条约,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激励学生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列强的无比愤慨和多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的激情。 三、在历史教学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英雄的伟岸 通过中国现代史的教育和教学,使学生明白中国人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