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课题二(( PP5353 ))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 , 过氧化氢 破裂为氢 和氧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 __。可见 , 分子很小 , 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 而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 所以说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 分子 原子 原子 再分 原子 原子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二氧化锰能力源于运用 知识回顾那原子还能再分吗?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 αα 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大部分 α 粒子在穿过金属箔片;少数的 α 粒子方向明显发生大角度改变原子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03 年1803 年汤姆生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11 年1911 年玻 尔原子模型玻 尔原子模型1913 年1913 年1897 年1897 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1935 年1927-1935 年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拓展视野•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1803 年1803 年道尔顿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 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 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 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 形成了中性原子。汤姆生原子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 1856~1940 )α 粒子散射实验( 1911 年)—— 原子有核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 , 1871~1937 )•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α 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 , 1885~1962 )•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1913 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