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几种方法“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正,我们尝试了如下几种方法:(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活动,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它名曰课,但已突破了"课"的界限,室内室外,校内校外,都可进行,与班会、队会、晨会、文艺课等可有机结合。它通过游戏、唱歌、沉思、遐想、讨论、辩论、观察、演讲、表演、小品等方式方法为中介使"课"活动化。(2)心语交流。心语交流类似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相比较它的参加人数要少,一般 8-12 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时间上,利用课余或双休日进行,场所选择也十分自由。参与的学生对象则较为专一,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如教师或按班、队干部,或单亲家庭学生,或贫困生,或存有某同类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交流活动。(3)心语小报。心语小报是由学生自办的"手抄报",也可在学校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专栏。其宗旨是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讨论和心理辅导。推而广之,心语小报又与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的新内容。 (4)心理信箱。心理信箱有两方面效用,一是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发展师生间个别心灵的沟通,要努力获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卫,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二是对心理教育中一些带共同的方面展开讨论,并为心语小报、校园广播等提供丰富的素材。 (5)"心际"团员。由"心际"团员组成的学生心理小辅导员能在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中架设一条有效的桥梁,在心际交流中,有些教师不方便直接向学生面对面说和做的,或直接效果不是更好的,可以通过这些"心际"队员去完成,让他们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同时通过他们成为老师伸长的"耳朵"和"眼睛",能了解到更多学生的心理状况,"心际"队员又能成为学生中互帮互学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