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国 演 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二、《三国志演义》的主旨三、《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四、《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五、《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成书、作者与版本作 者: 罗贯中: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 结合(累积型)成书过程俯仰史册民间流传作家创作 版本现存最早的刊本是 1522 年刊印明嘉靖本,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本成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三国志演义》与《三国演义》名称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表现了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相的渴慕,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 表现了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第二节《三国志演义》主旨 (一)“拥刘反曹”倾向 1 、“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 1 、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仁”的代表2 、人格上重“忠义” 诸葛亮 ——“忠”的楷模 关云长——“义”的化身3 、才能上尚“智勇” (二)明君贤相 (三)道德悲剧意识 蜀 汉 仁政 忠义战胜?天 意 曹魏 暴政 邪恶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有 :“ 三绝” 奸绝 —— 曹 操 智绝 —— 诸葛亮 义绝 —— 关 羽 仁绝 —— 刘 备 勇绝 —— 张 飞 刘备 ——仁德的典范,明君的代表 “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理政新野 ;当阳撤退;兵进西川; “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 : 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 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 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 刘备——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仁德霸道理智情义 曹 操 一方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