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丹斯坦福演讲稿 陈一丹斯坦福演讲稿为大家整理腾讯联合创始人、终身荣誉顾问陈一丹在 2015 年 3 月斯坦福大学的精彩演讲《生于草莽,如何顺势而为。》在演讲中,陈一丹说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现状和未来,下面是这篇陈一丹斯坦福演讲稿 陈一丹斯坦福演讲稿 生于草莽,如何顺势而为。 各位斯坦福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午好。 这是我首次用英文公开交流,用英文对我还是一个挑战,但今天我会努力尝试一下。 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关系 我今天第一个要谈的是关于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快速增长,但这个增长不仅仅利好中国自身。一方面,来自中国的投资带动全球经济发展,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 1400 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国也成为全球企业成长的沃土。世界 500 强企业都在中国落户,仅成都这个外国人并不熟悉的二线城市,就有 262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落户。 类似的数字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但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全球分配和效益分享。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作用显着。近几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贡献率都高达 50%以上。 其次,中国制造对全球人类基本生活品质(无论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都是有贡献的。 正是中国制造的低廉价格,使得全球接近 57%的中低收入人口,以最低的价格消费着维持日常生活,这些简单数字呈现的是全球 40 亿人生活的基本保障。 另一方面,同样一组数据,也可以解读为。中国制造仍然停留在全球生产分工链条的低端。一部售价超过 650 美元的iphone6,留给中国的价值,只有组装环节的劳务费,约 11 美元。 中国过去三十年快速发展的模式,未来还会复制下去吗。 第 1 页 共 6 页 中国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的资源整合,是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据测算,过去三十年,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保持在 25~30%。 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逻辑已经悄然改变。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边际效应递减,近年来,新的经济动力来自于学习和创新。 中国一个典型的创新是行业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新能源技术都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除了行业创新,另一个典型的创新是区域创新。 中国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我们看到西部地区依然在走资源整合的路子,发达城市在二十年前已经开始了高新科技的产业政策支持创新,现在已经是不同行业创新的聚集地,我们也看到一些二线城市,既有资源整合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