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 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文班 7 月)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 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 分)两部分共 100 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 3-5 分,并计入总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社会变迁易混易错卷面整洁100 分分数40 分30 分30 分6 分减 3-5 分第Ⅰ卷基础题(共 8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 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 农业的发展 B. 印刷术的改进C. 商业的繁荣 D. 陶瓷业的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牛耕、图二的曲辕犁、图三的翻车均和农业密切相关,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不涉及印刷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商业,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不涉及陶瓷业,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2.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 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 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C. 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A 项观点与材料信息不符。B 项不符合史实。封建时代,农业经济虽不断发展,但生产力水平有限,粮食生产相对过剩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排除 C 项。材料表明,全国南北区域都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现象,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的趋势,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农业及土地制度变化·农业商品化趋势3.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 加剧内忧外患 B. 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 激化中日矛盾 D. 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