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 16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北京朝阳区高三综合练习)金冲及等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记述:“1952 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一个是国民经济任务的提前完成;另一个是工商业产值中国营产值超过了私营产值;再一个是农村中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B.完成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C.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D.为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供依据解析:选 A。题干材料中的“1952 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表明新中国取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良好成绩,使中共中央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故 A 项正确;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故 B 项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故 C 项错误;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 D 项错误。2.(2016·广东深圳模拟)1953 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在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是为了( )A.尽快恢复国民经济B.配合国家实现工业化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完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 B。1953 年的总路线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当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进行三大改造,目的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 B 项正确;恢复国民经济是1949 年建国初的任务,到 1952 年,全国经济基本恢复,故 A 项错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 1958 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谈不上“完善”,故 D 项错误。3.(2016·山西晋中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从 1954 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解析:选 C。本题考查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材料未涉及生产效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