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受罗马社会政治体制的影响,丝绸成为宣示罗马皇权和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物资。拥有和穿着丝绸服饰,是罗马权贵和富人阶层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因此,进口大量丝绸成为罗马社会内在的政治需要。远距离的运输、易货贸易和各中介环节的课税,使丝绸运到罗马后价格高昂。罗马学者老普林尼认为,以丝绸为代表的东方奢侈品贸易消耗了罗马社会的大量财富。他在公元 77 年完成的《自然史》中写道:“以最低的估算,从我帝国每年流入印度、塞里斯和阿拉伯半岛的财富,合计达一亿塞斯特(Sesterces)铜币。这就是我们的奢侈风气和女人让我们付出的代价!”那么,丝绸贸易是否会对罗马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呢?我们不妨从罗马的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加以分析。首先,公元前 1 世纪末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经济处于较为繁荣的阶段,大量奴隶和黄金流入罗马。奥古斯都和后来的诸位皇帝都致力于发展工商业,废除了过境税和对商人的种种敲诈勒索,镇压了土匪和海盗,以丝绸和珠宝为代表的奢侈品消费也被看作拉动商业发展的力量。提比略皇帝是奥古斯都的继任者,当有人向他奏请限制奢侈品消费时,他说:“我不知道在宴会以及社交的集会上大家对这类事情是厌恶的,都要求加以限制。可是,如果决定用法律惩处这些东西,则现在诅咒这些东西的人又会起来说,这是国家的一场大祸,是对于全部显赫人物的致命打击,它会使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犯罪。”提比略皇帝之所以不想禁止奢侈品贸易,在于小农经济在罗马经济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工商业仅占据很少份额。其次,城市经济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罗马城市一般只扮演邻近区域市场的角色。即便是大城市,其商业贸易覆盖面也极为有限。例如,罗马帝国东部的大城市安条克,其周边的较大村落都以自己的“草市”为工商业中心。最后,除帝国政府和庞大官僚体系外,罗马社会中有能力消费丝绸的人主要是贵族、大官僚、富商、大地产主。这些人在罗马人口中所占比例是极少的。这些上层人士的大部分财富消耗在竞选、担任公职上,用来购买丝绸的金钱也很有限。综上所述,丝绸贸易并未对罗马社会构成实质性影响,不会影响其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为什么丝绸虽价格高昂但罗马仍能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摘编自张爽《罗马社会没有形成丝绸贸易热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罗马帝国为了显示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