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教材内容: 教科书第 87~ 89 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准备: 提前调查本班学生去年体检时的身高。学生准备: 记录去年体检时的身高,请父母帮助测量现在的身高。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导入。教师播放课件:从婴儿(躺着)——幼儿(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动态成长过程,并结合相应时期用图出示平均身高:师:大家都是从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当然还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长着。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预设学生回答:增加了26 厘米。师追问学生:怎么算出来的?交流方法后,小结:这个26 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 岁时增长的身高。师: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小结: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预设学生回答: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长”的内涵,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以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活动二:收集、整理数据。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板书: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师: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吗?怎么知道的?师: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 (板书:调查。 )师:那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量出来的。师: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板书:测量。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去年体检时每个同学的身高告诉大家了,现在的身高你们也已经测量了,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师: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小组活动。各小组交流组员身高增长情况。2.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