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宜城市汉江中学 杨永红摘 要: 主题式教学设计依从于诊断与处方式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的有效达成依从于教学主题的突出与强化。教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这是以主题式教学为前提条件的。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主题;教学设计正 文: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解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在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构筑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模式,即主题式教学与开放性学习的统一模式成为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领。这一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关系上。(一)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问题式教学体现知识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知识化的思想,以问题构筑教学的主题,以主题体现教学的精髓;探究离不开问题,探究是在有效发现问题过程中的探究也是有效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探究。问题式教学有赖于教师对知识的活化,有赖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对问题的呈现方式;探究性学习有赖于学生对知识与认知背景的调用,有赖于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问题式教学侧重于意义性教学与对象性教学;探究性学习侧重于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是不同认知过程、但又同一于教学认知目标的相关体。前者是依问题而存在的教学方式,后者是依探究而存在的学习方式(二)情境式教学与合作交流式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在教学中用复杂真实的生活情节呈现问题,营造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活化知识、启动思维,由此引发内在驱动力。在问题情境营造过程中伴随着教学情境的生成,置于情境中的学生因问题自然形成教学中合作交流式学习的氛围。合作交流式学习的成败取决于情境式教学的有效性情境式教学的有效指标体现在问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搜索上。如果创设的情境没有真实的问题背景,学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