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精选多篇) 第一篇。对街道慈善机构发展的体会思考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小康生活全面普及的同时,我们的服务对象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只针对孤老残困人员和单一的扶弱济困、解决温饱的水平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广大居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慈善工作的开展是漫长和艰巨的,慈善工作也应该逐步完善和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s0100 xx 慈善会是中华慈善总会首个街道一级团体会员,多年来xx 慈善会在街道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和吸纳单位,为辖内弱势群体筹款解困,把慈善工作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在诸多领域已颇有成就,多次被评为先进社区荣誉称号,慈善会的工作在 xx 街已经深入民心、家喻户晓。目前,社区福利事业正在尝试着服务形式的全面转型。在全国来讲不敢说是首创,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除了自豪之外,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转型时期的将会呈现出的崭新问题,如何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将会直接影响到福利事业发展。按照目前的情况,我想谈谈谨为本人的几点感想与见解。 一、继续扩大慈善机构网络。继续环绕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主导下,以民政为依托开展工作。以街道为主体的慈善机构的特殊性出发,社会支持网络显然比较狭窄。我们必须真正建立起社会性、开放性的慈善事业机构,而且机构成员的构成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 机构建设的运筹中,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大慈善事业机构成员的社会覆盖面,吸收海内外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以及更多的党政、工商、宗教、民政、工会、妇联、青年等各界人士参与,使慈善事业机构真正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参与众多的,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不同层次的慈善团体,切实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管理与指导,使慈善机构成为协调政府和民间发展慈善第 1 页 共 23 页事业,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为社会最困难的、最需要帮助的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权威组织。 二、强化慈善机构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事业也离不开管理,要发展慈善事业,有效地动员与筹备社会慈善款,有效地资助最需要的人,保证捐款人与受助人的利益,关键在于管理。因此,建立一种现代的、科学的运作与管理机制,使捐款与用款制度化势在必行。 首先,要强化工作指导,立足实际,制订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