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观后感五则 (篇一) 2018 年 1 月 19 日,有幸跟随着青岛地铁 2 号线、11 号线维保项目观影会活动看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看后深有所触,这是一部特别的影片。说它特别,因为它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100 年之久的历史青春片;说它特别,因为它看似讲述了四个不同年代清华学子的故事,实则则是通过一种彷徨、迷茫中的青年人的选择,将所有人的命运紧紧的串联到了一起,让善良、真实与人常伴。 1923 年北平,清华学子吴岭澜,一位温文尔雅,但内心有一股力量的知识分子,表面看是面临文科与理科的选择,实则则是如何面对真实自己的选择。在泰戈尔、徐志摩等一些列时代大人物面前,他开始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自由。在不断地疑问中,他重塑着新的自己;1937 年,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求学的一名清华大学学生沈光耀,家境好,学习好,可谓是前途无量,然而在家与国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国家,同时也选择了善良(山里的孩子们等“晃晃”来空投食物的期盼);1962 年,学医的李想和王敏佳以及学物理的陈鹏。爱与远方的选择,善良与包容的选择同命运交织在一起,王敏佳与陈鹏依旧是选择在人性曲折里开出善良、包容之花。2010 年,广告公司工作的张果果,在充满激烈竞争、算计、心机的行业,没有选择堕落,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与世俗抗争,忠于自己。 四个故事之间,以命运的羁绊,通过吴岭澜的勇敢,影响了沈光耀;以沈光耀的善良,影响着陈鹏;而陈鹏又通过自己的真实,影响了李想及张果果(间接)。在命运面前,他们彷徨过、犹豫过,但是最终他们都选择了真实、善良,这大概就是影片所要折射的主题。 看完影片,他们每个人所做的选择,只是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选择。当他们坚守了善良,坚守了真实,并一代代传递下去的时候,影响的确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他们的善良,是属于世界的善良。在快节奏的今天,大部分的人,可能已经忘记了纯粹的善良,已经没有办法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第 1 页 共 8 页想法了,但是正如电影里所说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从过去的“善意”里积累而来的,愿生而为人,务必善良,愿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篇二) 在看到《无问西东》的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好的电影也不是搜索来的,而是一种不期而遇,美好而惊奇。观后更是一种触及灵魂的良心之作,影片的表达方式以及情感诉求我们可以用高级来形容。 整部电影的构思是通过时空的逆推进,让观影的我们开始有些奇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