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读后感 5 篇 第一篇:长长的路,慢慢地走读后感长长的路 慢慢地走 最近收拾书架,重新翻看了龙应台的这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很多文学评论这样评价她的文章:犀利恣肆、泼辣大胆、锋芒直露,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不让须眉的万丈豪气,然而她后期的写作风格有了很大转变,款款深情,温柔婉转,《孩子,你慢慢来》就是这样。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男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 5 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样一个画面:阳光灿烂的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餐在教室外嬉闹,一个小慢妞还坐在窗边慢慢数着米粒,她总是能用勺子熟练地挑起一粒米,只有一粒米,然后慢慢送进嘴里,慢慢咀嚼,每一口都是一个世纪,一口两口三口""。送餐阿姨无奈且焦急“就她一个了,快一个小时了。”小慢妞吃饭慢、写字慢、走路慢、扫地慢、说话慢,似乎背后拖着一块巨石,每前进一点都步履维艰。小慢妞妈妈对此焦急万分却也束手无策。她端着碗开始吃饭,别的孩子早已吃完潇洒去了,等她吃完大家又开始学习,当她开始学习,别的孩子又开始玩耍。她开始玩耍,又上课了。她要去逛逛天又黑了,当她准备睡觉,天亮了,她住在东半球,生物钟还在西半球,总有倒不完的时差。这时我所有的焦虑都被唤醒。“快快快、快快快”想着 这样念着她就能快起来,这样心里也能平静点,我总是希望她能跟上我的步子跑起来,可她总是慢慢悠悠“逛着公园”。 慢下来仔细想想,或许对她来说,我做的一切才是无理要求。想起了小时候,为了教我绑鞋带,妈妈把我堵在了门口,一遍又一遍地教,总是不会。那个时候我吃饭也慢,爸爸把面条弄碎放在我面前的小凳子上,静静陪着我吃完面条。又或是把甘蔗削成条状,默默注视着我慢慢咀嚼他""他们总能慢慢地、第 1 页 共 11 页耐心地、默默地注视着,随我一路走来。 没有做过父母,不能用他们那样细致的爱来包容孩子。我更没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要求他们和我保持同样的速度,走得同样快,写得同样好,学得同样精。却忘记我也曾经历那样一个白纸时代,不会读书,不会写字,不会穿衣服,不会说话,也不会听话,所有的都不会。而陪伴我一路走来的却并非都是我这样的“催促派”,他们是如何被我摧残却又充满爱意默默陪伴。从龙应台的书里我找到秘诀:细细聆听、满怀信心、轻轻搀扶、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