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清华校史有感 今天真聆听了有关清华校史的精彩报告,以下为简要总结,并谈一下我对清华历史和清华人文精神的感想。 清华的历史 清华大学的发展分为 1911-1949 年,1949-1978 年以及1978 年至今以下这三个阶段。 (1)清华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 1911 年并于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 年设立大学部并开设研究院。1928 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 1938 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并由清华校长梅贻琦出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任,实际主持校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 1946 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2)解放后,1952 年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1952 年 11 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后,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3)1978 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感想:从这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清华早期的历史诠释了“国之不强则受辱”,清华建校乃清政府利用美国政府“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而办起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庚子赔款乃国耻之痕。国耻的痛楚和重负,与振兴国运的责任和决心,就这样交织着凝结在清华的百年历史和过去一代代清华学子的身上。如今这种社会责任感在祖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第 1 页 共 9 页日益繁荣昌盛,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环境下对于我们新一辈的清华人却更加强烈。经济是国家的命脉,而今国家间的新时代的战争就是经济的较量,我们作为清华经管 mba 的学生,身上是更重的担子: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要为保持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平稳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清华的人文精神 讲座中提到闻名世间的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起源: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