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VIP免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第1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第2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_第3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工部。主要作品有:《登高》《春望》《望岳》《春夜喜雨》等。写作背景“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使叛军头领纷纷投降,当年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欣喜欲狂,手舞足蹈,写下了这首七律。解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听到的意思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解题: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河南河北。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jìcháng剑门关以南,这里指的是四川。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听到眼泪【诗意】忽然听到从剑门关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沾满了衣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写出了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喜的程度,从“泪”字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渴望收复失地呀!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juǎn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不再愁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诗意】再回头看看妻子和孩子,忧愁不知去向。我胡乱卷起诗书,高兴得快要发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进一步写诗人及家人听到胜利的喜讯后情绪的变化。衬托手法。诗人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无比欢快的心情。这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声歌唱应当开怀痛饮指春天拟人【诗意】白天我要放声纵情歌唱,开怀痛饮;明媚的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为什么要既“放歌”又“纵酒”?既“放歌”又“纵酒”,不仅是因为诗人即将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从此唐王朝可以恢复统一,人民可以免去战乱之苦,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忧民之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长江三峡之一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而得名。就今属湖北今属河南xiāng【诗意】即刻启程,放舟从巴峡穿过了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后,便可直奔洛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诗中连用四个地名,是否显得重复累赘呢?这里连用四个地名是诗人想好的回家路线,并不重复累赘,因为这样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喜欲狂”和归心似箭,更体现出虽离家乡千里之遥,却仿佛一转眼就可以到达。“即从”“穿”“便下”“向”四个词语生动地展示出了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再到襄阳,最后到洛阳,这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但对于归心似箭的诗人来说,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主题概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讯传来喜极而泣漫卷诗书欣喜若狂放歌纵酒引发遐想展望回程归心似箭热爱祖国结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万卷书+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经典PPT文档分享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