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环境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1、水质系:水及其中溶存的物质构成的体系。 2、天然水:①把天然水理解为自然界没有经受人为污染的水; ②指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沼泽、冰雪等地表水与地下水,也就是指自然水体中的水。 3、天然水质系=天然溶存物质(悬浮物质+胶态物质+溶解物质)+人工源污染物质+水 4、水环境化学:指研究天然水中存在的物质的种类、形态、迁移转化等规律的学科。 5、养殖水环境化学:指研究水体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来源、存在形式、转化、迁移及化学特性与养殖生产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水质控制方法+水质化验技术) 6、典型案例: ①盲目施用氮肥造成氨中毒,使全池种鱼死亡;原因:氨态氮肥过剩与浮游植物发展过快,造成氨态氮在高pH 条件下的毒性使鱼致死。 ②杀灭浮游动物引起气泡病,造成夏花鱼苗的大批死亡;原因:浮游动物杀灭太彻底,浮游植物发展太快,造成溶氧极度过饱和,引起气泡病。 ③水质变坏后盲目大量投放鱼种造成损失。 第一章 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 第一节 盐度、密度和化学分类 1、含盐量 ①含盐量的参数:离子总量(各种离子含量之和,mg/L 等表示)、矿化度、海水的氯度、海水的盐度。 ②含盐量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a 水生生物对水的含盐量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不同种类生物的适应范围不同。 b 水中一定的含盐量是保持生物体液一定渗透压的需要,超过了生物渗透压调节的能力,生物就会“渴死”或“胀死”。 c 淡水鱼类只能生活在含适量盐分的水中,不同鱼类或同一种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所能适应的含盐量的范围是不同的,即耐盐限度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鱼类的耐盐限度与盐分的组成有关。 d 海水鱼在盐度过低的水中会死亡,但依然存在一些广盐性鱼类,能够在较大盐度范围内生存。 2、密度 ①纯水的密度:纯水的密度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纯水在 4℃(严格为 3.98℃)时密度最大。天然水的密度是温度、含盐量、盐分组成、压力的函数。对于淡水可以近似比照纯水的参数看待,以 4℃密度最大。 ②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是温度、压力和盐度的函数。盐度变化 1 个单位引起的密度变化比温度变化 1 个单位引起的密度变化大很多,也就是说盐度对于密度的影响较温度大。海洋学常用表中将 17.5℃时的海水密度与盐度的关系计算列成表格,便于互相查算。 3、化学分类 ①按盐度:淡水<1g/L、咸水 1~35g/L、盐水>35g/L。 ②按主要离子: a 最多的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