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与发酵工程。建立在植物分子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 基础理论上的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导入与重组技术,将不同生物的遗传基因在体外进行分离、裁剪、组合与拼接,再通过载体转移大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稳定表达,从而改变受体原来的遗传性状,人工构建出新的作物品种,由此便产生了转基因育种技术与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现将世界各国采用基因工程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除草剂,抗寒、抗旱、抗盐碱作物品种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概述如下。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外源 DNA导入方法与表达条件 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是先分离和制备目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嵌入载体,获得重组 DNA,然后将重组 DNA导入受体植物细胞,使其稳定存在并能复制、转录和翻译。重组 DNA还可经有性或无性方式传递给子代,达到按育种目标修饰和改造作物品种遗传性状的目的。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中能否表达的关键,在于植物细胞的转录系统能不能识别目的基因所携带的转录信号——启动子顺序。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就要将外源基因和一个已知植物细胞中有功能的启动子拼接在一起,构成嵌合基因。携带外源基因的这段 DNA称载体,当载体携带外源基因共同进入受体细胞内后,整合与受体植物的DNA上。由于植物转录系统能识别启动子的顺序信号,外有基因即可在受体植物细胞中得到表达。因此,基因工程的许多研究工作都围绕着寻找理想的载体而开展。结果表明,目前最有希望作为目的基因载体物质的是根癌农杆菌 Ti质粒,而且已经有一些作物利用 Ti-质粒将外援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并获得充分表达。世界各国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达4500多种,基因工程在农业上主要应用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与新物种的培育。 2、 基因工程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进展 植物基因移植于导入技术的研究成功,为改变植物蛋白质、脂肪、淀粉与糖类的含量与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为改变蔬菜、果品的风味提供了可能与技术途径。世界各国应用基因工程进行农作物品质改良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美国科学家将大豆贮藏蛋白的基因分别转移到向日葵和马铃薯中,获得蛋白质含量高的“向日豆”和“肉土豆”品种;日本科学家将大豆蛋白转移到水稻,培育成功“大豆米”,这对改善稻米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的专家采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培育成功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我国东北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