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问询)2、不亦说乎:(说,同“悦”,快乐)3、吾十有五...
基础模块上册文言知识点整理《静女》知识点1、 通假字:静:同“靖”,文雅和蔼。 匪:同“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吁,叹息) 犹...
《氓》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匪(f ēi)来贸丝 “匪"通“非”, 不是。 2、于(xū)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感慨...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总结一、一词多义 1、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① 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 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特别句式总结一 推断句: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推断句2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归纳《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 )历史著作,全称( ),原名( ),...
高中文言虚词——副词(1)时间副词 ① 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译为“已经、过去、刚刚”)a.适得府君书。...
寡人之于国也一、通假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花白)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路途)3、直不百步耳(“直"...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夙遭闵凶 (通“悯”,怜悯) 零丁孤苦 (通“伶仃”孤单的样子)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四十有四...
如何区别文言虚词“而”表承接和修饰 文言文虚词“而”字表修饰,还是表承接,究竟如何推断,结合具体事例,做一探究。 当“而"表顺承关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 1. 不复一一自辨 辨通“辩”, 辩解2.于反复不适宜卤莽 卤通“鲁",粗鲁3。故今具道因此 具通...
《 与 朱 元 思 书 》 文 言 文 知 识 点一、文章内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词类活用1、端...
《项羽之死》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实词释义: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①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
一. 家居生活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适:女子出嫁;...
1.安安分守己: 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安土重迁: 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