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VIP免费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_第1页
1/10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_第2页
2/10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_第3页
3/10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王晓燕20 世纪是智利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利经济取得较大发展的一个世纪。在这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24 倍,年均增长率为 3.3%。智利经济实现了由进口替代工业化向出口导向型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转变。20 世纪 30 年代末起,智利实行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持续了 30 多年,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智利经历了一段粗放的经济增长时期。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下,使处于初级阶段的幼稚工业部门免受外部同类产品的竞争而得以迅速发展。但是,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把经济发展与市场作用相分离,从而形成国家计划体制,在国家的控制与干预下发展经济。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隐含着进口替代模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必然会积重难返,经济失去发展活力。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阿连德政府(1970〜1973)政策的失误,不仅未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反而进一步激化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所造成的各种矛盾,经济不但不能持续增长反而陷入了崩溃的边缘,终于导致了 1973 年 9 月以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人政变。军政府的上台宣告了智利进口替代发展模式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智利经济发展战略开始向着以自由市场为基本特征的外向型经济转换。从此,新自由主义的改革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智利的持续增长开辟了道路。智利芝加哥学派认为,1973 年政变前智利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财政赤字巨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1)高度的保护主义和不断强化的国家干预,使得生产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2)中央集权压制了私人资本的积极性;(3)缺乏完善的、有生气的资本市场;(4)长期的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居高不下;(5)对外资限制过多和出口不力,国家用于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皮诺切特执政后,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摆脱经济困境,提高竞争力和获得比较优势,他大胆启用了一批?quot;芝加哥弟子〃著称的经济学家,实行了以市场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三大支柱的新自由主义改革。20 多年的改革使智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市场自由化"自由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发展或自由经营,而是指放松管理体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转变政府职能,确立和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这方面,皮诺切特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智利经济改革的进程及其特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