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识别高危胸痛病人胸痛在内科急症中较为常见,其疼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与轻重相一致。一系列心脏的及心外的情况均可以导致胸痛或胸部不适,其中心源性胸痛大约占45%。起源于浅表或局部的轻微损害容易诊治,但由于内脏或躯干病变所致者病变往往比较隐蔽,给诊断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在基层医院或临床急诊工作中,首诊医师的任务是尽快将那些具有生命威胁的胸痛甄别出来,使其得到及时救治。威胁生命的胸痛快速处理环节临床上威胁生命的胸痛往往是心脏、肺和大血管病变所引起的疼痛,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气胸、血胸等。这些均属于应该进入医院快通道(绿色通道)处理的胸痛疾病。急性胸痛病人的快通道有5 条:1. 病人反应:立即就诊?在家等待?2. 社区医师(全科医师) :快速识别、 诊断和紧急救治, 呼叫“ 120”转运高危病人。3. 救护中心:快速反应、快速调遣能力,对高危胸痛病人实施优先救治。4. 救护车:快到、快识别、快处理、快送。5. 医院绿色通道畅通程度:比如,对于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要求从急诊室大门至静脉栓开始的时间(Door-to Needle time )小于 30 分钟, A-MI 病人从急诊室大门至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球囊到位时间(Door-to-Balloon time )小于 90 分钟。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方法差别甚大,差距多是发生在延误有效治疗方面。高危胸痛人群紧急求治意识淡薄,发病后拖延就诊者不在少数。救护系统反应迟缓,医疗救护水平也有待提高。病情稳定后的后续和康复治疗属于随意状态,致残率、复发率和总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普及疾病知识、提高自救意识,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抢救和心肺复苏的水平,是降低高危胸痛病人总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急性胸痛病人处理和筛选流程社区医生接诊了急性痛病人后应该如何处理呢?如何筛选高危胸痛病人呢?原则上讲,任何原因的胸痛只要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面色苍白、出汗、皮肤冷) ,都应进入快通道。具备以下特点之一的病人均应考虑为高危胸痛:1. 症状:持续进行性胸痛伴任何一项- 呼吸困难, 冷汗, 胸部重压感放射至上腹、咽、肩或背部,复发性胸痛。2. 呼吸:呼吸频率大于24 次/ 分,严重呼吸困难状。3. 神志:差于正常。4. 循环:心率小于40 次/ 分或大于 100 次/ 分,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