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护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后果严重而又可预防的感染定义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美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每年美国有近每年美国有近77百万个百万个CVCCVC,,44百万个百万个PICCPICC,,55百万个动脉导管,以及百万个动脉导管,以及11亿亿88千万个外周导管在使用。千万个外周导管在使用。•1,500,000中心静脉导管日中心静脉导管日//年年•血流感染(血流感染(BSIBSI)发生率)发生率:5.3例次/1000导管日•在美国不太清楚确切的在美国不太清楚确切的CLABSICLABSI数字,但数字在下降,数字,但数字在下降,19901990年代以来,估计每年有:年代以来,估计每年有:80,000inCLA-BSIinICUs80,000inCLA-BSIinICUs250,000total250,000total•粗死亡率:粗死亡率:10%-35%10%-35%,归因死亡率:,归因死亡率:1%-25%1%-25%((2%2%))•住院日延长:住院日延长:5-205-20天天•每病例花费每病例花费88千千->5->5万美金万美金34造成CRBSI的污染源41)置管部位的表皮微生物侵入皮下,并沿导管表面定植于导管尖端;这是短期置管最常见的感染路径2)通过接触手、污染的液体或设备导致导管或导管接口直接被污染;3)某些较少见的情况下,其他部位的感染可能经血液播散至导管;4)由于输入污染的液体导致CRBSI。教育、培训和人员配置1.教育医护人员明确血管内导管的应用指征、置入和维护导管的正确操作、以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正确预防措施。(IA类)2.对进行血管内导管置管和维护的全体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和依从性评估。(IA类)3.仅指定经过培训且有能力进行外周和中心血管内置管和维护的人员从事本操作。(IA类)4.确保重ICU具有适当的护理人员水平。观察性研究表明,在护士对患者的CVC进行管理的ICU,较高比例的“非专科护士”或较高的病人/护士比与ICU的CRBSI相关(IB类)2011年美国CDC指南CRBSI预防中,加入维护的Bundle植入bundles•导管插入核查表•手卫生•穿刺点,避免股静脉•最大屏障保护•洗必泰消毒皮肤维护bundle•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酒精,>15m)•使用抗菌导管•含洗必泰的贴膜•抗菌剂封管•洗必泰洗澡(ICU)•立即拔出不需要的中心静脉导管6容易产生遗漏容易产生遗漏手掌手掌手背手背24/10/207手卫生手卫生•可以采取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常规的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ABHR)。•在接触穿刺点前后,置管、更换导管、接触及维护导管或者更换敷料前后均应执行手卫生程序。•在进行消毒处理后,不应触再碰穿刺部位,除非保持无菌操作。(IB类)酒精类手消毒液是卫生保健的标准手卫生•在进行置管和血管内导管护理时应持续无菌操作(IB类)•进行外周血管内导管置管时,如进行皮肤消毒之后未接触置管部位,可戴清洁手套,无须戴无菌手套。(IC类)•置入动脉、中心静导管时应佩戴无菌手套。(IA类)•当使用导丝更换导管时,在接触新导管前须更换新的无菌手套(II类)•更换导管敷料时佩戴清洁或无菌手套均可。(IC类)最大化无菌屏障预防措施•CVC置管、PICC置管或者更换导丝时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最大化无菌屏障包括: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以及全身铺盖无菌消毒巾。一项对比随机试验研究了在CVC置管过程中,将使用最大化无菌屏障与戴无菌手套和铺较小的消毒巾相比较。MSB组具有较小的导管定植(RR=0.32,95%CI,0.10-0.96,P=0.04)及CR-BSI(RR=0.16,95%CI,0.02-1.30,P=0.06)。此外,使用MSB预防隔离的一组发生感染的时间较晚,且革兰氏阴性菌多于革兰氏阳性菌。中心静脉导管(CVC)1.在选择置管部位前,须权衡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增加机械损伤并发症(如气胸、刺入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裂伤、锁骨下静脉狭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置管错位)的风险。(ⅠA)2.对于成人,避免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点。(ⅠA)24/10/2011尽量使用锁骨下静脉皮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