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照护恩泽医疗中心(集团)123目录CONTENTS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生长发育监测各年龄期儿童特点与照护Part章节01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连续性和阶段性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顺序规律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总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生长发育的规律(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1.神经系统发育较早;2.生殖系统发育较晚;3.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简单到复杂⑤由低级到高级(三)顺序规律生长发育的规律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生长发育的规律(四)个体差异1、总体遵循一定规律2、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有其自己的生长“轨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营养遗传性别孕母状况生活环境疾病Part章节02生长发育监测身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身高。意义:反映骨骼发育的主要指标。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意义: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体重①反映儿童体格生长与营养状况;②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头围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2岁以内意义较大。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齿龄评价小儿骨发育的重要指标,牙齿有规律萌出是骨骼健康发育的标准。体格生长常用指标骨龄反映骨骼发育的指标体重正常参考值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1周岁: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估算公式<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kg)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1周,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多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卧位测量坐位测量立位测量母抱测量体重测量方法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正常参考值身高估算公式2岁以后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5~7cm2~12岁:身高(cm)=年龄×6+77年龄:出生3月1岁2岁身长:50(cm)61~63(cm)75(cm)85(cm)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身高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量板测量(3岁以下)身高计测量(3岁以上)身高测量方法注意事项•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身高头围测量方法:用软尺从头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绕回零点,读数至0.1厘米。量时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如有辫子需松开。头围增长(cm)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头围年龄:出生1岁2岁5岁15岁头围:3446485054~58胸围测量方法:嘱小儿两手自然平放,双眼平视。左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受测儿胸前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经右侧绕背部(以两肩胛下角下缘为准),再经左侧回至零点。在小儿平静呼吸期间读数,精确到0.1厘米。3岁以下卧位测量,3岁以上立位测量。胸围增长(cm)体格生长常用指标胸围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左右等于头围;1岁以后超过头围。1岁~青春前期:胸围(cm)=头围+年龄-1恒牙:6岁:出第一颗恒牙,为第1磨牙6~12岁:按萌出顺序乳牙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左右:出第2磨牙18岁:出第3磨牙(智齿)乳牙(20颗)恒牙(32颗)体格生长常用指标齿龄乳牙: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2~2.5岁出齐,12个月不出为乳牙萌出延迟2岁以内乳牙数=月龄-(4~6)骨骼发育程度、骨龄测定---骨化中心:正常左手腕片共10个骨化中心,出生时无,3个月出现,10岁时出齐。体格生长常用指标骨龄骨龄测量方法是拍摄手腕部X线片,由医生判断小儿骨龄。骨龄比年龄更精确反映发育水平。但X线对人体有影响,骨龄不是常规测量指标。生长发育监测监测的概念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