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旗和国徽俄罗斯国旗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 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回溯:•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如何评价它?积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消极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年)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材料:• A.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 1926--1940 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 21.9% ,轻工业只有 14.1% ,农业只有 1.5%• B. 1949 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 163 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1 、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2 、内容 、内容 P61P61 政治上政治上经济上经济上赫鲁晓夫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积极: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消极: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 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脱离实际,主观主义,急躁冒进,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失败。33 、结果:、结果:失败失败1 、改革的重点:2 、结果: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战略轰炸机1968545155197843213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 110004500军备上赶上美国项目年份美国苏联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 324001978 10500 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三、苏联的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 经济面临崩溃、政治危机、民族关系、背景 经济面临崩溃、政治危机、民...